第一次有設計博覽會這麼盛大的開在台中,
而且場地很不賴,是以前的台中酒廠,
在老建築的改建上有許多的巧思和有趣的地方,
和台北的華山有著相似但截然不同的趣味!
總覺得很適合一群朋友來拍搞笑寫真。哈哈哈~
這個展還蠻不錯的,只是人有點太多,
東西也好多,排得好緊、好近,感覺好難呼吸,
木頭地板大概經歷了趕工,吱呀吱呀的計算著最大容客數....
不過還是很不賴啦~
畢竟在台中開展的那一步,已是精神生活躍進的大幅度!
而且還不收門票。
很可惜因為時間的關係,沒有辦法看完全部的展館,
那種感覺好像是回到幾年前的台南蘭花展,
到處都是排隊的人潮,滿滿、滿滿的;
作品也是豐富,滿滿的;聲音也是,滿滿的,占據了每一吋空氣。
是該高興吧!大家都願意走出戶外來欣賞作品,
只是推擠裡的走馬看花有些累人就是了。
不過這個展有個很有趣的ENDING。
準備要去牽車離開時,驚見外牆的廣告散發著非凡的藝術創作氣息。
有圖有真相,我想不用多說。
每位進場的民眾都需要量體溫,然後貼上像徵 ”I am fine.”的貼紙,
上面印著本次展覽的 logo,在離開的時候,不知怎麼地這麼有默契,
大家一起向前陣子剛新婚的台灣首富祝賀。
小小的一張貼紙,它的命運通常會是…
1. 從衣服上撕下來丟掉.
2. 貼在衣服上忘記撕掉.
3. 小心的貼在筆記本然後有一天連同筆記本一起被淘汰掉.
4. 貼在手冊或簡介上,在離開展區前會消失.
5. 貼在日記本然後十年後拿出來笑一笑.
6. 貼在同行的人背後.
7. 亂貼在別人的機車或是電線桿上.
8. ……等等。
今天有了新選擇了!
我的意思是,展覽最常見的就是貼紙識別,
而這張貼紙除了識別外能不能有extra bonus?
像是幾片專門用來「回收」識別貼紙的看板,蒐集集體創作的能量。
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有創作的能量、慾望和動機,
只是我們常常忘記,缺乏觀察,或者是…懶得動。
只要適當的挑起神經,應該可以看見一種集合,
在眾多的不同之中,理出相似的頭緒,在沒有邊界的空間裡,發現自然的平衡。
不需要經過指導或規範,很自然的呈現出的樣子。
好期待!也許有一天,我可以親眼見識到這種力量,
或者是說,來挑起這樣的力量。應該很有趣。
接下來,分享幾張我很喜歡的作品或照片:
The power of the book.
用香捏的娃娃
真的好香喔!真的是拜拜用的香ㄟ~
會不會太酷了一點~ 我好喜歡。
不知道技術門檻會不會很高,不然像台灣這麼一個廟宇密集的地方,
真適合教大家一邊捏「香」娃娃,一邊了解台灣廟宇的力量,
用手真實觸摸信眾獻給神明的敬意,同時,也是心裡尋求的安定。
題外話,龍應台的大江大海1949很值得大家去看看,不論你的立場是什麼,過去的都是歷史,也是不可抹滅的記憶,我們比古人幸運,不必因為一套「史書」就決定了一個故事的走向,我們可以用自己的感觀,去了解不同的人怎麼詮釋這段故事,然後想想,我怎麼理解這些過去?從1949年開始,一群背景相異的人帶著不同傷痛,在這個小島上共同生活了六十年,我想,台灣多元鼎盛的宗教信仰,可能源自於一股強大的,需要被撫慰的力量吧?!
來納涼
哥哥帶我看變形金剛
哥哥為了安撫弟弟,背他來看機器人,好sweet~
爸爸送給孩子的自製機器人玩具,像不像變形金剛裡可愛的大黃蜂呢?
那裡可是圍著一群不肯移動眼睛和腳步的孩子呢!

只要是用心做出做來的,都會有自己的味道,
關鍵在於,是不是能夠真正發揮自己的特質,找到自己真正的力量。
力量,今天談了好多次這個詞。
這是個常見,常被濫用,也常被忽略的,每一個人都有的,
與生俱來的,可以訓練的,珍貴禮物。
就像爸爸送給孩子的機器人一樣,冰冷的金屬,從此有了溫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