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4日

詩∣路過


又路過你身邊
發現

和喜歡的人走在一起
愈近 愈糾結

最遙遠的距離,不清楚到底是哪裡?
卻怎麼也走不進你心裡...

寂靜中,有彈落的聲音

我試著迴避 . 安靜


by even
some day擦肩而過的奇遇

立下志願


漸漸遺忘的

是妳童真時的慎重。

豪氣萬千的向花蟲魚鳥們宣誓

妳的信念。

以棉花糖為證,

妳說妳沒有急著吃掉啊!

只是

它不小心化了.....


by even
some day 等公車的時候,聞到了棉花糖的香....

理性與感性


我不是科學家

我相信幸運和預兆

如果你敲三聲門,我會衝出去擁抱

並且親吻你的驚慌

別怕! My lovely Scientist,

你已經通過了人體實驗的階段。

我快樂的心跳像邀翔的波音747

即將....landing.


by even
some day 辦完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會議

最美的時候

知道我什麼時候最美嗎?



想你的時候。

想你的時候,眼睛會水亮水亮
想你的時候,嘴角微微上揚
想你的時候,臉頰淡淡蘋果紅
想你的時候,指尖交疊搓揉
想你的時候,45度斜角的臉龐希望你看得到。

這時候你如果打電話來就更好了!

不論何時何地,我都會迅速找到經常失蹤的電話
興奮的輕聲接通…
「嗨~ 」 現在是最美的時刻,
電話那頭,聞得到香香的甜味嗎?


by even
2008.12.19 捷運上要輕聲細語講電話唷!

2009年6月10日

陽光麻醬麵

家裡是開小吃店的,每到用餐時間,
店裡總是像戰場一樣,
要得到最後的勝利,就是用最短的時間
把美味餐點正確無誤的送到客人嘴邊。

最辛苦的時候是夏天,
如果說,外面的天氣像三溫暖裡的烤箱,
那麼裡面的戰場就像是火焰山裡的蒸氣室,
沸騰,汗如雨下。
一滴滴的汗水從每個毛細孔滲出,有時滑落有時墜落,
像極了研原哉先生2009年Tokyo Fiber- sensewear 的其中一個作品
一顆顆水珠滲透出來,達到滾動的飽和後,滑落。
衣服被帶鹽的水珠滲透,溼透,卻全身發熱,
雙腳快速移動,雙手熟練運作,眼看四面耳聽八方,
火紅的爐炙烈的燃燒著,人也很容易,火大。



我娘是隻有智慧的綿羊,軟軟的羊毛像極了她的人生哲學
「厚道」...誠懇待人,寬心生活:)
雖然她真的姓阮,但卻是一位堅強又開朗的母親。

(旁邊那是我大嫂,她也很愛笑....啊哈哈哈)

店裡生意會這麼好,我娘厥功甚偉,除了做東西好吃外,
一張臉總是笑呵呵,親切又可愛。
很多學生都是衝著媽咪來的,畢業旅行還會買禮物回來呢!
但我覺得她最強的是,就算在生氣或是非常火大的情況下,
她還是能笑著對客人說話,不會牽怒,也不會臭臉,
不過對我老爸可就不一樣了。啊哈哈哈~~XD


而我,好像既沒遺傳到媽咪的好性格,也沒有被潛移默化。
完全是「憑感覺」在生活。
開心的時候就笑得燦爛,上火的時候,臉就很堵爛,
套一句我哥剛開始學英文時形容家人的一句話:
"My sister gets angry easily."
雖然我不會罵人,但是臉色訴說了一切...然後揍了我哥一拳..


面對客人的時候,我依然是以「常理」待之,但尤有甚之。
因為家裡的關係,下課要回家幫忙,假日也不能和朋友出去玩,
待在火焰山裡面久了,性格也乖張了,
久而久之,對客人們有了一種莫名的...恨意

有一天,風和日麗心情好,
我的招牌笑容和親切的問候,讓空氣也神清氣爽了起來,
正問著一位外帶麻醬麵的小姐,
回去的路遠不遠,要不要多加一些水,免得麵乾了就不好吃。
這位小姐很認真的對我說:
「我今天心情很不好,但看到妳心情就好了,我想這碗麵一定
 很好吃!謝謝喔!」然後送給我一個大大的微笑。
我的世界在那一刻停頓了30秒,腦海中浮現的,
是臭臉的我,和一群無辜的客人們....他們正不開心的吃著東西。
天啊! What I have done?!!!


每一個過路的緣份都是一個機會,
一個讓妳可以以一己之力去改變的機會。
我沒辦法知道那位小姐為何心情不好,就算知道了,
恐怕也無法改變事實。
但是,我卻可以讓她擁有一份喜悅,
在填飽肚子的同時,也讓心滿滿的沒有霉菌。
我終於明白媽媽的道理,
「讓每一位客人,好好的吃飽。」
不只是讓他補充體力,不只是用心煮好每一道食物,
更是讓他能夠好好休息,讓心平靜,吃頓飯,
然後,再出發。


突然覺得自己很幸運,可以在這樣的環境裡長大。
在眾多的過路緣份裡,留下一份我的笑容與溫暖,
讓每一位從店裡走出去的人,
都能夠有滿滿的元氣,大步向前行。


回贈另一個笑容給一張笑臉,我看見麻醬麵泛著光。
目送提著陽光麻醬麵的小姐離去時,有一種感動,在心裡滋長,
希望這碗麵可以帶來朝氣,讓她充滿喜悅與生命力。

下次,當你遇見另一個過路緣份的時候,
別忘了,也送他一碗陽光麻醬麵吧!
用你的笑容擊退烏雲,和上揚的嘴角一齊牽手向前吧~~

2009年6月5日

書。My sister's keeper

謝謝我的好友J小姐借我這本書,
很久沒有試過用顫抖的雙手扶著厚重的書本,
不可置信的吞下每一個文字深怕在決堤的水珠裡
遺漏了任何一點小細節.....


第一次聽到"someone's keeper"這類的詞,
是在念書的時候,外文系必讀的聖經的故事裡:
上帝問Cain:「你弟弟在哪裡?」
已經把弟弟Abel謀殺的Cain回答上帝:
"I know not; am I my brother's keeper?"
(我什麼都不知道,難道我是我弟弟的看護人嗎?)*註
"am I my brother's keeper?" 這句話,
後來是表示,人不願接受照顧同伴(brother)間
幸福與福利的責任。

這部小說的主人翁Anna,就是在這樣的一個期待下,出生的。
To be her sister's keeper (守護她的姊姊)

Kate在二歲時檢查出罹患了「性前骨髓性白血病」,
是血癌的一種。
媽媽Sara為了要救心愛的女兒,利用醫學科技
生下與Kate有完美基因配型的Anna.
希望能以臍帶血拯救兒女脫離病魔.....
然而,在13年的人生當中,Anna不斷的供應姊姊所需要的,
不論是血液、白血球、骨髓、或是幹細胞等...
似乎只要Kate住院,Anna就哪兒也去不了,現在,
輪到腎臟了。
Anna, 13歲的女孩,終於提出了對親生父母的控訴:
她拒絕提供腎臟給她的姊姊,她要控告父母
奪走她的 身 體 使 用 權 。

這是一個很容易嚇到人的故事,但很快會入侵你的心藏,
因為任何一個人,任何一個人
都沒有辦法放任自己心愛的人在承受著強烈的病苦,
而無動於衷。

我無法停止的在想:該怎麼辦? 到底該怎麼辦?
如果有一天,有了這樣一個需要救助的孩子,
我會不會嚐試生下另一塊心頭肉來提供不知有多久的希望?
如果我是Anna,我願意繼續忍受痛苦與Kate共生嗎?
而Kate, 她想不想這樣活著? 我能不能這樣活著?
擔任消防隊長的爸爸Brian,以救人為天職,
該怎麼救自己的孩子? 甚或是,該怎麼救自己?
為了孩子捨棄律師職業的媽媽,面對控方是親生女兒
能夠再度成為辯方律師,贏得官司嗎?
真的是無解,只能看下去.....

這部小說裡最有趣的角色,是這個家的長子, Jesse。
他是一個...標準的壞小孩或者我們說 爛泥

〔在大象園裡的一隻老鼠,你不會發現他的〕

當家裡有一個重病,且隨時可能死去的妹妹時,
他該怎麼反應父母的忽略,或者說是,他完全
幫不上幫的心情?
他會不會害怕失去妹妹,還是他期待著這一天的到來?
作者對這個人著墨不多,但卻在他的內心獨白裡,
劃下了深刻的印記。

仔細想想,人心有時就像顆洋蔥,在生長過程中,
一層一層包裏得緊緊、實實的,也許它還很嗆辣,
但當你真心的去撥開時,或許
迎面而來的會是你忍不住噴濺的淚水...

這個故事裡分不清對與錯,看不到確切的是非分明,
就像我們的生活一樣。
有不同的想法,有差異性的焦慮,有摩擦、有碰撞,
也許會出現奇蹟,也許會讓人失落....
可是在那些奇蹟背後,在看似失落的反面,
會不會突然有,另一種活著的義意呢?

真的建議大家去翻翻這本書,雖然它不薄,
但絕對不會造成你的負擔的! 因為它夠迷人。

在作者的筆下窺視不同人物內心的發展與矛盾,
一步一步的探索這個備具爭議的「藥糧」話題,
重新審視自己對「愛」的想法與執著,
藉由他們的故事,也想想 自己的事,
跟著書本裡起起伏伏的情緒,能不能帶給你
不同的角度,去詮釋你生活裡的故事?

如果覺得看書太懶了,電影好像也要出了!
先睹為快吧!→ My sister's keeper
不過電影好像跟書有些不太相同的樣子...
呵呵...不過 還沒看過怎麼知道咧?! 哈哈

試試看,真的還不錯的!

*註:Keeper原本是指牧羊人,聖經裡常以牧羊人與羊群,
 來比喻上帝與照謢的子民。這裡的意思是,
 我弟弟又不是我的羊群,他是我的責任嗎?

2009年6月4日

遊∣澳門 2007

2007年員工旅遊去了澳門,當時沒有留下些什麼記錄,
只知道買了一本令我愛不釋手的澳門post card...
直至今日也不捨得寫任何一張出去...哈哈哈
下雨天無意間在電腦裡發現當時有感而發寫的東西,
現在看來還是覺得很有趣,也就順便和大家分享一下,
當然,不可能原封不動的放上來,境隨心轉,字也需要改變。
看看照片,看看文字,隨意看看...

那是我第一次去澳門。


也是第一次和公司同事一起出國,感覺很酷!


在我短短三天的旅程看來,
澳門是個東西合壁,融合得很有趣的一個地方,
她很中國,同時也夠西方。


她曾經是中國的一份子,被佔領,被收復,被割讓,被租借,又回歸,
來來回回之間情結糾葛,不斷產生新的結晶。
中西交會下,衝突並不少,但隔闔卻不多,
建築、飲食、宗教、生活方式…
你可以發現用不同的語言他們正對話著;在交迗替換的時間裡,
可以感受到濃濃中國的影子,也可以嗅到西方深遂的輪郭。


再往南一點,不用走太遠,
就可以見識到新興娛樂事業在這小小島上的蓬渤發展。
澳門一直在變,一直在改變,也尋求改變。


可是她不曾改變歷史,反對歷史,甚或毀滅歷史,
進而選擇了保留與共存。
對生活來說,歷史是一種文化,既是過去,也是未來。
五光十色的燈紅酒綠,香豔刺激的壽司吧配上無醉不歸的豪氣,
 是澳門;
矮房涼亭的寧靜街燈,口味濃厚的葡式菜肴與飲茶文化談笑風生,
 這也是澳門。
一個國度兩樣情:一個地方,好幾種聲調。


對於這樣的存在,我不懂得批評指教,但喜歡,也很羡慕。

澳門人能夠忠於自己,享受在中與西對比間的平衡與衝突,
也創造出專屬的和協。
故事般的繁華與沒落,奢華間點綴著平凡樸實的街景,是台灣少見的。
蕃薯島的城市裡,建築與人物常常沒有對話,他們只願意走自己的路,
深怕與別人有交集似的駐立著,在缺少獨特性的存在裡游移。
這點常常讓我感到不解。


一直在找尋自我,然而「自我」又是什麼呢?
在觀賞別人的時候不禁又想到自己,
要往前的時候,最好先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向前走,不忘記初衷。
這讓我想到了安藤忠雄先生曾經表示,
「建築不能僅僅只在於表現個人,更是要在乎它整體的感覺」


這話說得真好。
人活著,也是這樣,不是嗎?

我們到底為了什麼要蓋房子?要念書?要賺錢?要買車?要健身?
還不都為了生活。
但我們卻常常為了要蓋房子,要念書,要賺錢,要做很多
為了生活而做的事,
而忽略了「生活」 這個初衷。


很有趣吧! 這樣複雜的事,大概只有號稱萬物之靈的人會一再的嚐試。

澳門之旅給了一個開端,即使現在來看,也不失為一個很棒的起點,
從尋找自己的歷史開始融合吧!
想要忠於生下來的那個原味,也得接受環境成局下的人生片段,
才能開發出新的美味,也才能碰撞出另一個奇蹟。

生活不就是這樣,要懂得獨立站著,也要學會平和的溝通與合作。


p.s. 這篇文章借用了許多朋友的照片,是一位拍超照來很有感覺的可愛女生。
她的網誌也很好看,有空去瞧瞧吧!ju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