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往後,往後,再一點點就好,再一點點,好。停!」車子順利排在適合下貨的地方,不偏不倚剛剛好。年輕女孩兒買飲料,糖一點點就好;想吃點辛辣但又耐不住,加一點點就好;冬天的熱水再熱一點點,剛走的公車再慢一點點,二個人的距離再靠近一點點……。一點點就好,生活,其實只要那麼一點點。
有一年過年回家帶了個半人高的皮箱走。上公車時不好意思的紅色侵占著雙頰,扛著皮箱一格一格奮力向上踩。忽然間一隻大手把皮箱往上拉,讓我順利的登上公車,嚇了一大跳!不知所措的笑容夾帶著謝謝我緩緩的找到了自己的位子;下車時,我盡量不發出聲響的把皮箱抬下車,突然有個人影快速從前門下車,然後倏的跳上了後門接走我手中極重的龐然大物。是司機耶!我真的是受寵若驚的連忙道謝,他揮了揮手笑著又再度跳上了公車。車子離開的那一瞬我忽然想起忘了跟他說聲「辛苦了!」,有鼓暖流從丹田湧上,有東西綻放了,只是我不能確定它是什麼。
那天我過得真好,塞車回家的辛苦全然無所覺,心花怒放的做家事,和鮮少互動的阿姨話家常,彷彿一切的事物都美麗,因為我正擁有整個城市!
自此以後我開始學著觀察公車上的人,司機和乘客竟會擦出這麼多火花,我以前怎麼都看不見?有些司機會在尖峰上班時刻,多等一下,不一會兒,好幾位蹬著高跟鞋的上班族蹦蹦蹦的跳上來,好像撿到了中獎的樂透;往故宮的公車停在捷運站,司機常常會對著來往公車站牌的人喊句「往故宮哦!」;有些司機會在婆婆上車時多等一會兒,待坐下了才行駛,爺爺下車時囑咐要慢行,小心後方來車;但有時候公車也會像雲逍飛車,在尖峰時刻車擁人擠,這時候空氣裡也會瀰漫些火藥,有人也喜歡多唸個二句表達自己的存在。但大多數的時候,都是好的,至少是我看見的部分,他們會多說二句去關心,尤其是往登山步道附近的公車,好像朋友一樣會多說二句話,只是奇妙的是那二句話、那多一點的小互動,看似沒有卻帶著強烈但溫和的美。在那一刻,言語的溫度能夠拋棄寒冬沁涼夏熱,也可以消除疲勞讓心放鬆。在忙錄又擁擠的生活裡,我們確實只需要那麼一點點的,「多心」。
租房子的地方巷口有一家早餐店,因為習慣自己準備早餐所以從來沒買過,但每一天早上,老闆都會親切的對我問聲好。某一天我終於忍不住去光顧,老闆娘笑得好開對我說:「早安,妳今天好嗎?」然後打下一顆蛋。後來我發現她對每一位客人都會閒話家常,認真的看著、笑著然後準備好屬於你的一份早餐,這是很奇妙的感覺。她的地段很好,就在繁忙的捷運站出口,只是她的繁忙總帶著不慌不亂的笑容,讓早餐更豐盛。「台北很多外地人,吃不到媽媽做的早餐,我也是一個媽媽,媽媽都希望孩子開心、很有活力的吃飽才能在外面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國中的時候老師教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今天才真正明白其中的意境,原來真的很簡單,只要多想一點點。
活著,到底是需要些什麼呢?有人說,人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溫飽。其實所有生命的物體都一樣,只需要溫飽,但我們時常忘記最基本的需求,反而凌駕其上,尋尋覓覓著所謂的「更高層次」。一點點的食物就能飽足了,但我們想要「all you can eat」,不僅要吃盡美味,還得值回票價;夠暖和的衣服很多了,但為了無價的美麗,稀有毛皮與滴血的鑽石正珍貴而閃耀的展現貴氣姿態。每個人都該依照自己的興趣和想法去生活,但這樣的生活,真的需要奪去其他人或其他生命的生活權利嗎?
台灣是個很小很小的島嶼,站在合歡山北峰的至高點一望,望不了真正的盡頭;上飛機空拍,是我們熟知的小蕃薯,被海包圍著!但人們好像常忘記自己實際上是渺小的,是懵懂的。如果我們生活的這顆地球,她的歷史只有二十四個小時,那我們充其量只來了一分鐘。一分鐘,就足以讓前面的二十三個小時又五十九分鐘形成的世界風雲變色,讓許多物種面臨危機,也讓自己深陷。
一點點就好,生活其實只要一點點就好,就像綠茶加一點點養樂多那樣香甜好喝又不膩。只要平時多一點點的笑容,多一點點的耐心,就能夠多一點點溫暖、多一些些正面的力量。隨手減少一點點電、水或食物的浪費,相處時少一點點抱怨,爭執時退讓一點點,困擾時給彼此多一些些時間,生氣時稍稍停一停,開心時努力多散發一點點快樂的氛圍,就能夠少一些紛爭,生活也就更容易了,不是嗎?
我稱它叫「一點點魔法」,
因為每個人一點點,就能集小溪為江流,匯江流成大川。
2010年3月26日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