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30日

旅行生活 <楔子>

「旅行生活」這個想法在我腦海中載浮載沉了許久,但一直沒有把它寫下來。想不出來該怎麼開始,還在猜測自己該如何來形容才能貼切的恰到好處,把該說的話說對。在菜市場閒晃的當下,我突然想到了!

旅行對我來說是什麼?
在我小的時候,背包裡有「乖乖」五香口味的這包零食時,那就是旅行。長大了一些些,我覺得要離開所居住的城市,那才叫做旅行。自從離開我出生的地方移居台中後,我就再也沒有離開過她。我的幼稚園在小學裡面,我的小學在國中旁邊,好不容易到了花樣年齡,唸了五專,卻也只是離家40分的距離,依舊在台中市裡。只要離開台中,哪怕是一天的北美館之旅,我都感到無比的興奮!興奮過後我慢慢發現,原來台灣真的被海給包住,緊緊的,想要呼吸大陸的空氣就得飛出去,自此「旅行」於我,就有了新的定義了:要搭上飛機的才算。

第一次剝洋蔥的時候,媽媽說要把外皮切一刀,剝掉,裡面的肉才能拿來燉湯。我很認真的剝,一層又一層的噙著淚水完成使命。一小堆比拳頭再大一些的洋蔥在我的巧手之下,就剩三個指節寬了,小巧小巧,亂可愛一把的。媽媽接過手,看著我問:剩下的呢?童言童語啊!多麼乖巧的孩子答說:皮都不要了,丟掉。原來洋蔥真正的皮是外面那層紅紅的膜啊。怪不得我怎麼愈拔愈覺得內外相似呢!就這樣我學會了剝洋蔥。

在科見教書的時候,有一次小朋友問我:「老師妳以前在美國嗎?」我說我沒有。「那妳怎麼會講英文?」「我的老師教的啊!就像我現在教你們一樣。」「我覺得在美國真好。」他喃喃的搔著頭道。「為什麼?」「因為他們一開始就是英文人,不用再學英文了啊!」他認真的說完,臉上有種羨慕的失落。我覺得好好笑,小孩真是太有趣了!並從此以會說英文的中文人自居。
第一次去日本的時候,新鮮的踏著東京街道,這時的快門總是不夠快,容量稍稍還嫌不足,在六本目商圈裡看見2121美術館,咔嚓!公園的長凳上吃著幸福便當的上班族,咔嚓!一群幼稚園的娃娃車推來,咔嚓咔嚓!我突然覺得住在東京好幸福,每天都可以走在這樣的街道上,看著這裡的人。真好!然後我想起科見的小朋友,想起去澳門買的那張post card: 旅行時能看見門邊的美麗,是因為你不從那個門進出。

我記得自己曾經寫過:每個人都是勇敢的行者,我們從爸爸的身上旅行到媽媽的身上,成為最英勇的勝利者後才有機會遇見另一半的自己,才有機會得到血液裡循環的生命,然後呱呱墜地,在呼天搶地的哭聲中宣誓到來。所以我們是勇敢的孩子,所以我們天生就是fighter! 而且已經贏得了人生最重要的一場戰役--生存。換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們何嚐不是天生的旅行家,勇闖天涯,在子宮歇憩落腳,醒來了之候,換個姿態繼續旅程。

每天都在旅行。生活,就是一場無盡的旅程。有如班傑明旅程的奇幻與怪異,其實比比皆是,但卻暗地裡被忽略遺忘了。看著旁邊的,想著別人的說:「我也想要....」,看著鏡子,你認識嗎?這是別人看見你的樣子,但你看見自己了嗎?你真的長這樣嗎?

旅行生活,是一種概念,是一種不把習慣當習慣的習慣,是一種在rutine裡找出pattern的風格,是一個在pattern裡發現新大陸的方式,是讓你每天都擦亮眼,換好底片,去看見最熟悉裡的陌生、感動、厭惡、誇張和搞笑。任何一種新的情緒都會是有趣的!框架和成見都裡丟棄的時候,才有真正的海闊天空。
這就是我想的,也是現在正要做的。

要跟我一起嗎?
讓我們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的日昇日落,享受旅行生活。

2 則留言:

嶺東啃頭王 提到...

旅行,不一定要離開你的居住地。因為在不經意的情形下,你會發現,在你最熟悉的地方,會有最陌生的驚奇。

平衡 提到...

這真的是你說出來的話嗎???
想不到拿起卡麥拉之後,講話都變有深度了。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