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7日

多餘的糖果

十月初在爸媽的店裡:
一個爸爸帶著三個小孩點了一份炒飯坐在我的隔壁桌。忙了一陣子才有機會坐下,看見孩子開心的喝湯、喝紅茶,爸爸正把剩下的炒飯送進嘴裡。此時,我的爸爸正聲勢浩大的拿出他精心準備的大餐來迎接「終於回家」的女兒。其實我真的很常回家,只是我的爸爸太愛我,或者說是,
每一秒都想念我吧!每次我回家都好像要辦桌一樣,非常豐盛!每次回家都有人說我變瘦了,但明明數字一直一直往上爬… 我想這就是家人,無時無刻把你掛在心間,想掛在身邊,
就怕你沒有好好的過日子。我有!我最愛生活了~ 不要再擔心囉!
會偷偷看我部落格的人。呵呵…

只見一整桌漂亮的食物在我面前展開,隔壁桌的小孩眼睛都亮了,頻頻站到桌子邊邊探頭看,他們的爸爸把飯吃完,站起來說:「走了哦!」頓時,我突覺得尷尬,不知道該怎麼辦。有一種sorry浮在眼前,慌了腦子,也亂了嘴,心臟有點鼓鼓的,一動也不能動,默默嘟噥著:
怎麼timing這麼好。

有點怨爸爸的動作太快,再等一下多好。我不知道為什麼心裡腫起了很大塊的不快,吞不下去,
那頓午餐,我吃很少,但很撐。

上週我回家,又遇到那位爸爸和小孩,不過這次只帶二個小男孩來。一樣叫了一盤炒飯,一樣的位子坐下。快起鍋時我小聲叮嚀爸爸:「飯放多一些。」爸爸很聽話的照做,事後才問緣由。
坐在我的位子上,開心的看著孩子愉悅的嚼動小嘴,和他們擠眉弄眼。我想起冰箱有糖果,便起身去拿糖果要請他們吃,行間還揣摩著些許的興奮。不過糖果看起來不是很可口,好像冰太久了,「不然去買新的糖果好了!」我心裡這麼想,手摸進口袋裡找錢。這時聽見一聲斥喝:
妳認為自己在做什麼!突然間我愰然大悟。

這群孩子多麼的快樂啊!
他們和爸爸共享一份午餐,很滿足的發現屬於他們生活裡的喜悅。而我,認為了不起的自己該為他們做些什麼,來填住心裡的不安和奇怪的難過,但他們並沒有不開心啊!有多少人渴望和爸爸氣氛和樂的吃一頓飯卻不得其門而入?我擔心什麼呢?他們有一位很棒的爸爸,正用愛灌注。

也許我的糖果會是意外的驚喜,帶給他們今日的欣喜,但我不可能永遠都待在這裡等著給他們糖果,今日的欣喜,可能只會是一次「意外」。他們怎麼辦呢?從來沒想過吃飯後可以得到香甜的糖果,開心的嚐到了滋味之後,會不會期待呢?

期待之於一次單純的意外,衍生出失望和欲望。這些都會是人生必經的過程:失望和欲望,
但卻不該讓一顆糖走奪走原本單純寧靜的幸福快樂。

常常我們被教育要幫助他人,幫助看起來比我們弱的人,是那群「需要幫助的人」,但是,我們的幫助是他們真正需要的嗎?還是徒增煩惱的另一次「意外」?因為自信可以提供「更好的」,而去打亂原本的和平無擾的世界,然後在得到「助人的快樂」之後離開,反而更殘忍不是嗎?

助人為快樂之本,是真的。只是我們若能多花一些時間去發現,我的幫助會不會加重困擾?還是能夠達到正面的效果,整個結局也許就會不一樣。

所以我決定收起夢幻的糖果,因為這不是他們真正需要的。我偷偷去找臉孔記憶力高超的媽媽,請她認得這位爸爸和小孩,以後他們來的時候,不動聲色的讓他們吃得飽飽再離開。我相信他們有能力開創自己美好的生活,可能不會是我所理解的樣子,但是卻存在快樂,充滿幸福的笑容。
其實說穿了,每個人所認知快樂的方式,和幸福的定義都不同,不是嗎?

孔子說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但己欲者,也未必眾人皆需、皆愛。
人與人的相處與溝通,不見得只是為了找到相同,也是為了看清楚每一個人的獨特,在不斷碰撞中,學習尊重不同與相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